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董事长致辞
大事记
公司荣誉
科技创新
研发战略布局
研发团队
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八大研发平台
四大科普展馆
生产基地
业务板块
生物活性物
药品及医疗器械
医药领域
医美领域
润致
润月雅
Revitacare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
润百颜
夸迪
肌活
米蓓尔
营养科学创新转化
华熙当康
Little Bloom
战略合作品牌
三森万物
珂岸
熙所
润兰馨
投资者关系
行情
公告
通信信息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媒体资料库
社会责任
总部集团
甘肃公司
云中公益
华熙健康行
子品牌公益
可持续发展
理念与董事长致辞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实践
可持续发展政策
评级认证及荣誉
报告下载
联系我们
联系信息
媒体联系
加入我们
可持续发展实践
Sustainability
理念与董事长致辞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实践
可持续发展政策
评级认证及荣誉
报告下载
环境影响管理
华熙生物积极践行绿色制造理念,基于“预防事故、遵守法规、保护环境、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持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不断探索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新途径,努力践行绿色低碳生产运营模式。
应对气候变化
华熙生物积极探索绿色制造的发展之路,降低对自然资源及化学品的依赖,不断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降低自身排放的同时努力提供绿色制造解决方案,为“双碳”目标及可持续发展助力。
公司已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主动识别气候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与风险,通过建立从上至下的ESG管理机制推动包括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在内的若干工作有效落实。
华熙生物高度重视组织层面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管理,已连续多年按照ISO 14064标准对中国境内的所有生产基地开展温室气体盘查,并扩展至范围三的碳排放核查,获得了知名审核机构出具的核查声明。在产品层面,公司针对多品类产品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LCA)评估,系统核算产品碳足迹、资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等关键指标,并委托权威审核机构进行审验,相关成果均获得符合ISO 14040、ISO 14071、ISO 14064和ISO 14067标准要求的核查声明。
公司深知加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目标以2023年为基准年,2030年前实现全集团碳排放总量较2023年下降50%(范围1+2),力争在能力范围之内,科学、高效地落实减排工作。
优化能源与资源利用
华熙生物持续夯实常态化的资源使用管理,从细节处践行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替代方案的实施。
我们的行动
通过源头替代、优化工艺等手段实现节能、减污、降耗,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积极开发并利用清洁能源,在已投用的分布式光伏和沼气发电设施的基础上,公司新建生物质锅炉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引入外购可再生能源电力(风电)和生物质热力等,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重视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和优化工艺实现循环利用,完善水计量,及时更换老旧设施,杜绝跑冒滴漏,确保高效用水
认证情况
主要生产基地(济南、东营、天津)均已获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济南生产基地)
拥有省级绿色工厂1家(天津生产基地)
获得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优化包装与废弃物管理
华熙生物践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着力于包装设计、物料运输、生产、包装采购等环节开展包装减量化、轻量化工作,减少包装对环境、健康的影响。
(1)优化包装管理
华熙生物积极践行循环经济理念,遵循轻量化、替代、循环的策略,从设计源头减少污染与废弃物,增加可持续原材料的使用,并在产品使用末期对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推动资源循环。
减量化: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
轻量化:通过采用轻量材料和创新设计,减轻包装重量。
循环化:推动包装的循环利用,通过回收再利用废弃包装材料,实现资源的闭环管理和最大化利用。
华熙生物已取得FSC-COC(森林产销监管链)认证,具备采购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包装材料的能力,95%以上采购的功能性护肤品纸类外包材拥有FSC认证。
(2)优化废弃物管理
华熙生物秉持绿色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进固废综合管理和利用。
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废气排放达标率100%
危险废弃物规范处理达标率100%
环保隐患整改合格率100%
危险废弃物由合格的第三方进行运输和处置率100%
华熙生物响应国家对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号召,在生产端和产品端不断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深入挖掘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利用潜力,拓展循环利用新路径。
保护生物多样性
作为生物科技和生物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华熙生物充分发挥在合成生物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源头替代和工艺优化,有效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公司始终坚守生物多样性保护底线,主动识别、监测并减缓运营活动可能对周边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潜在风险源、受影响范围、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